
-
以學正風強根基 篤行致遠踐初心 2025-05-06
-
高校分類評價機制構建的重要經驗與關鍵要點 2025-04-10
-
三部門聯合發(fā)文:加強語言文字復合型人才培養(yǎng) 2025-04-01
文章來源:網絡
開學了,因厭學問題來咨詢中心接受心理咨詢的來訪者漸漸多了起來。主要是中學生,也有高年級的小學生。
這些孩子原先學習都很不錯,因為某些原因突然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和動力。學習變成一件痛苦的事情。他們變得不愛學習了,作業(yè)和考試一團糟糕。父母一著急就帶著孩子來找心理醫(yī)生,希望能用心理學的方法幫助孩子擺脫“厭學癥”的困擾,重新喜歡上學習。
父母的心情很容易理解,不過這些孩子并不見得個個都有心理問題。其實他們大多是沒有心理問題的,只是從暑假的放松狀態(tài)一下子進入到緊張的學習狀態(tài)心里有點不適應而已。就像我們突然從光亮的地方突然進到黑暗的房間里面,或者從里面走出來,都會有幾秒鐘時間睜不開眼睛,看不見東西。這是正常的,過一會自然就好了。
暑假里孩子愛玩點游戲,看點電視,早上起得遲一點,松垮一點,懶散一點,開學前幾天有點倒不過來,有點找不到感覺,這也很正常,過幾天自然就好了。這個過程中孩子并沒有強烈的痛苦體驗,是父母的精神太過于緊張。這是父母的問題,需要接受心理咨詢的是父母,不是孩子。
真正有心理問題的孩子會自己提出來要看心理醫(yī)生,因為他覺得痛苦,需要專業(yè)的心理幫助。但是這樣的孩子反倒經常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。父母會覺得孩子沒有問題,只是自尋煩惱,過幾天就好了。結果有的就錯過了接受心理咨詢的最好時機,影響了孩子的心理發(fā)展和人格成長。
當然也有些孩子心理問題比較隱蔽,他們可能會把問題藏起來,然后以軀體疾病的形式表現出來。他們總是懷疑自己患了某種疾病,可是去醫(yī)院又查不出什么病來。對于這樣的孩子父母一定要予以重視,在就醫(yī)的同時也可以陪孩子去看看心理醫(yī)生,或者和他們談談心,給他們一些理解和支持。
“厭學癥”的隱蔽性更強,更容易被家長忽略。因為“厭學癥”往往從“勤學癥”演變而來。那些從小不愛學習,成績很爛的孩子反倒沒什么機會或者沒什么資格被“厭學癥”所困擾,雖然他們非常討厭學習。
“厭學癥”的孩子在產生厭學情緒之前一般都是班級(很多還是重點學校重點班級)里的學霸,是老師和父母眼里的乖寶貝,是其他家長嘴里的“別人家的孩子”。他們聰明、懂事、勤奮、自覺、成績好,多才多藝,集萬千優(yōu)點于一身,集萬千寵愛于一身。
但是這樣的孩子卻最容易受到“厭學癥”的侵擾。因為他們太過于優(yōu)秀,家長和老師對他們的期望和要求都很高,他們自己也往往自視甚高;同時因為太過優(yōu)秀,他們自小受到了過多的保護和優(yōu)待,使得他們承受挫折的能力反而不如普通同學。
隨著年級升高,一方面學業(yè)越來越困難,一方面競爭對手越來越強,唯我獨尊的優(yōu)越感漸漸消失,頭上的耀眼光環(huán)漸漸暗淡。他們不能接受風光不再的事實,又不愿意降低自我期望,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心理沖突。然后注意力不能集中于學習,導致成績出現波動,心里更加焦急,繼而對自己產生極大的懷疑,對學習失去耐心,整個人變得煩躁不安,消極懈怠,嚴重者會出現焦慮、抑郁、失眠、強迫等心身障礙,有的甚至會萌生悲觀厭世的念頭。
但是這些孩子如果能及時接受心理咨詢,效果又是最好的。因為心理咨詢不是簡單的給予或指導。心理咨詢是咨詢師和來訪者合作完成的心靈對話,不僅需要好的咨詢師,還需要好的來訪者。
而他們,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來訪者。

【關注川越微信公眾號,了解更多】